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春日迟迟,甲壳素纤维行业悠哉否?
2012-2-23 来源:中国纤检
关键词:甲壳素纤维 行业
    在自然界中,甲壳素广泛存在于甲壳纲动物虾和蟹的甲壳、昆虫的甲壳以及一些真菌、植物的细胞壁中。甲壳素和它的衍生物壳聚糖,具有一定的流延性及成丝性,都是很好的成纤材料,选择适当的纺丝条件,通过常规的湿纺工艺可制的具有较高强度和伸长率的甲壳素纤维。
  甲壳素纤维是一种动物再生性纤维,它既不依赖石油,又不与粮食争土地,开辟了纺织用纤维的第三原料来源,符合目前所倡导的纤维绿色环保发展的趋势。同时,甲壳素纤维具有较强的吸附性、生物相容性且无抗原性、抑菌性、吸附性、生物可降解性等特殊功能。目前,甲壳素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做成的纺织品面料已经开始逐步应用于衬衫、内衣、袜子等产品上。不过,由于生产甲壳素纤维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生产设备投资巨大等一系列原因。甲壳素纤维及其制品目前在我国普通纺织服装市场上仍然难得一见。

  功能性纤维中的明珠
  在目前层出不穷的新型功能性纤维领域中,很多新出现的纤维材料都号称有什么抗菌、消炎、发射远红外线等等神奇的特性。但大多数都是生产企业或者是销售商炒作的概念,并没有多少有实际研究数据、事实材料来证明。不过甲壳素纤维却不同,通过动物试验证明它对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具有比普通抗菌素相同甚至更好的疗效,还能加速伤口的愈合。正是因为有这个特性,甲壳素纤维制品最早就是被应用于医疗相关如医用纱布、绷带、缝合线等方面的。
  2011年底,外来务工人员杜宏彬由于工作疏忽发生事故导致其手臂被拉开了一道约7、8厘米的口子。伤虽然不重,但工友们还是立即将他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治疗。实际上,对于在建筑工地工作的他来说,每天都跟钢筋水泥打交道,磕磕碰碰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谓的“久病自成医”,杜宏彬在事故发生之后就知道这次免不了又要进行缝合处理。缝合的时候,由于有麻醉处理患者不会感觉到多少疼痛。但让杜宏彬害怕的是伤口愈合后,护士拆除缝合线的时候却格外痛苦。前一次意外受伤痊愈后拆线时那种钻心的痛,让他一直心有余悸。
  不过,这一次让杜宏彬意外的是护士在对其伤口进行缝合处理之后便告诉他不用再到医院来拆线了。原因是这次使用的这种缝合线,是由新型的甲壳素纤维制造而成。甲壳素的大分子结构与人体内的氨基葡萄糖的构成相同,而且具有类似于人体骨胶原组织结构,可被人体内的溶菌酶分解而吸收,慢慢就自行消失了。这让忐忑不安的杜宏彬放下了心来,随后便拿着医生开的一大堆消炎药回家休养去了。实际上,随着甲壳素纤维制品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如杜宏彬这样的患者免去了肉体上的痛苦。这其实也是甲壳素纤维,这种新型纤维材料给我们人类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好处。虽然在甲壳素纤维应用之前,也有诸如鱼肠免拆缝合线等产品在使用。但不论是从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还是从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方面来看,用甲壳素纤维生产的免拆缝合线都要明显优于用其它材料生产的同类产品。
  我国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天宫一号”以及随后顺利完成的与神八飞船对接,无疑是本年度让所有华夏儿女感到骄傲的大事。这标准着我国已在太空事业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开启太空探索空间站时代”。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特种甲壳素纤维布”就被应用到了这次航天任务中。虽然,我们暂时尚不清楚其使用的具体情况。但毋庸置疑的是,甲壳素纤维及其制品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飞船上天之后,国内有些媒体便用了“螃蟹壳也能飞上天”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标题报道了此事。这件事情不但体现出了甲壳素纤维优良的性能,同时也说明我国的特种纤维材料的研究、生产、应用技术已经到达了比较高的水平。
  我国进行甲壳素纤维及其纺织品研究开发较之国外来说起步很晚,基本上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步进行的。由于期间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直到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甲壳素、壳聚糖研究和开发的全盛时期。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才有上百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投入到甲壳素纤维的研究和开发中来。
  1991年,原中国纺织大学研制成功甲壳素医用缝合线,接着又研制成功甲壳胺医用敷料(人造皮肤)。1999年至2000年,东华大学研制开发成功了甲壳素纤维系列混纺纱线和织物并制成各种保健内衣、裤袜和婴儿用品。随后在山东潍坊,全世界第一家量产纯甲壳素纤维的韩国独资企业投入生产,当时每月仅能生产3吨产品。
  总的来说,甲壳素纤维具有其他纤维所没有的特殊功能。在工业、医疗、纺织品以及特殊行业都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实际上,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对甲壳素纤维的开发利用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目前,已经有部分企业将甲壳素纤维面料及相关纺织服装产品投放到了国内普通消费市场。这是我国甲壳素纤维行业从单一医疗用途向更广泛的纺织服装品领域的一次历史性拓展。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