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复合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
碳纤维产业发展之难
2012-3-2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碳纤维 产业发展

    碳纤维是指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一般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属、陶瓷等材料中,构成具有强度高、模量高、重量轻、抗疲劳、耐腐蚀等一系列优异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

    通常,高标准的医用设备非常注重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卫生性、可靠性和精度,而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医疗器材具有比重轻、稳定性高、强度大及抗断裂的特性。

    例如,碳纤维材料可用于X射线台面、臂架和头部固定器等由特殊承载泡沫制成的夹层结构组件中。使用此类组件的患者支持器可以承受高达1200kg的负荷,而普通的支持器则只能承受400kg的负荷。

    目前碳纤维产业已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在当前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扩大市场规模的关键时期,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却面临重重障碍。

    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科技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段小华分析,国外碳纤维原丝生产企业的前期大量研发投入已在全球市场销售中获取巨额回报,进入产品升级换代时期之后,将即将淘汰的规格产品以低价卖给中国,达到遏制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的目的,这是我国碳纤维产业面临的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碳纤维市场的95%已被国外大型企业所占据。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碳纤维产业尚处于“幼稚期”。国产原丝生产企业不超过6家,而且没有一家已形成规模。90%的原丝还需要进口,而且国内生产的碳纤维也多集中于通用、基础和低档次品种上。

    段小华认为,基于中国现有的研制水平,碳纤维生产成本至少为200元/kg,而日本公司的碳纤维市场销售价为160~170元/kg,前不久,土耳其企业在短期内生产出的碳纤维更以110元/kg的售价抛向中国市场,对国内企业冲击很大。

   “国外企业针对中国市场特点采取这种低价竞销的方式,将迫使国内下游的碳纤维制品企业继续大量进口,这让国内技术水平本来就不高的原丝生产企业更难以在市场发育中获得技术学习机会。”段小华说。

    另外,在良好的市场预期下,国内碳纤维企业还存在大量低水平重复投资的现象。仅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就分别在大连、包头、三河、保定建设了4个年产万吨的碳纤维基地。除了民营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化工、中国钢铁、中国建材、中国恒天、首钢国际等大型国企也都以“大手笔”介入。这些企业投资形成的产能大大超过实际需求,也将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

    段小华表示,碳纤维产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应形成一定的合理分工。但在市场前景看好的情况下,碳纤维生产企业之间出于市场竞争需要,相互封闭尤为严重,这进一步延缓了产业技术升级进程。

    “目前,大量企业在产品阶段投入巨资扩大生产规模,而一些基础性研究较为缺乏,如增强碳纤维强度的油剂产品在国内没人研发。” 段小华说。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